手擎夜读>科幻>大时代的梦 > 第八十七章 保安腰刀(3)
    ().

    保安族为何会开始打制刀具?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从前保安人居住的地有一年突然出现了一个魔鬼,隔三差五就下山到村子里掠取姑娘。勇敢善良的铁匠哈克木,为了能消灭魔鬼,手持钢刀前去与魔鬼搏斗,却怎么也伤不到魔鬼。

    正当哈克木一筹莫展时,一位老人给他托梦说:“孩子,有一种叫“波日季”的腰刀可制服魔鬼,对面山上有个天池,天池西边有棵老树,你按照此树的叶子打一把腰刀,并记住在刀面上要凿上有树叶的图案,这样的做出来的刀就能够消灭魔鬼了”。

    哈克木遵照托梦老人的话精心打制了“波日季”腰刀,杀死了魔鬼,救出了许多姑娘,而从此保安族人民也开始打制刀具了。“波日季”就是最早的保安刀的样子。

    传说总是浪漫的,但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保安族之所以以打制刀具著称,也是环境所迫。保安族的先祖虽然是中亚的色目人工匠,但是定居在青海后,他们也是以种地为业,是个典型的农耕民族。

    但自1865年保安族移居大河家地区之后,保安族内部的贫富差距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多数保安族人赖以生存的土地日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结果导致大量失去土地的保安族农民迫于生计而进入手工业,以打制刀具谋生或者补贴家用。

    最早的刀匠被人鄙视,被称为“讨吃的匠人”。但也就是在这种生存和舆论的压力下,保安族刀匠精益求精,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将保安刀变成了一个民族的“名片”。

    很多保安刀上都有一个“一把手”的图案,说到这个图案的来历,还和一段民国往事有关。民国时期,大河家地区处在民国军阀马步芳的统治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这时当地的贪官污吏为了讨好马步芳,强令当地一位有名的保安刀匠在一个月内打造一百把质量优良的保安刀,否则就砍掉他的一只手。刀匠不从,最终恼羞成怒的贪官污吏就砍掉了这名刀匠的一只手。

    而当地同族刀匠为了纪念这位刚直不阿的匠人,就开始在刀上凿刻五指并拢的“一把手”图案,解放后这成为了保安刀的出口统一标识。

    和其他中国名刀一样,保安刀也并非只有一种,而是有各种各样的形制。其中比较出名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波日季”外,还有“什样锦”、“马头刀”和“鱼刀”等形制。

    “波日季”整个刀体形态呈长方形,刀刃与刀柄之间的比例为1.33∶1,刀柄与刀刃的长度相近,刀柄宽度小于30,呈椭圆形,便于抓握,其整体比例便于在就餐时使用大块肉类,割肉剔骨。

    “什样锦”属于方头直刀,特点是刀扳平直,刀刃折转突兀,形成三角形刀尖和强劲的切割面,显得刚直威猛。其名“什样锦”为唐菖蒲花的别称,叶似长剑,寓意爱恋、长寿、康宁、福禄。其刀柄是由银、铜、石、珠、牛角等十样东西叠加制作而成的,璀璨夺目。

    以上这两种刀属于传统的保安刀具,其特点是刀柄端直,既无护手,也无刃舌。“鱼刀”则是一种来自印度的折刀改进而成的,改进后的保安鱼刀汲取了印度鱼刀的小巧还有着保安刀的坚韧,十分实用。

    “马头刀”则是一种式样简朴、价格低廉、使用轻便,切、割、刮、削都十分称手的小刀,深得牧区人民的欢迎。

    保安刀之所以坚固锋利,主要是在打造时有一道特别的工艺。这一道工艺的名字叫作“加钢”,具体方法是在锻打刀坯的时候,在刀坯中间才开一个空槽,将钢片塞入其中,然后再反复锻打。

    这样最终制成的保安刀属于包钢刀,刀刃部分为坚硬锋利的钢材,包着刀刃的部分则是韧性较强的钢材,如此做成的刀不仅锋利而且坚韧耐用。

    保安刀中的精品则被称为“折花刀”,其主要特点在于刀身的制作更加复杂,在“加钢”工序中,不是只加一片钢片,而是前后一共加入四十片钢片,与四十片铁片合并锻打,再将毛坯置入炉中锻烧,两头用火钳夹牢,像拧麻花一样先右拧后左拧,这样烧化一次拧一次,达到右拧8转,左拧7转,最后做成的刀不仅坚韧锋利,在刀面上还会有繁复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