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擎夜读>科幻>知青三部曲.泪祭 > 第十一章 家俗债
    “没有,没有,就是没有……”莹莹小连珠炮似的回答,直蹬跶双腿。

    梁玉英从兜里掏出手绢,擦擦莹莹的眼泪:“快和妈妈说,到底是怎么了?”她见关上的屋门两边两间卧室都亮着灯,想问个究竟,便抱着莹莹走出院门,朝门前的菜园子里走去。

    “妈妈,我真的没让奶奶生气呀,骗你是小狗!”莹莹委屈地说,“阿姨把我从托儿所送回来,我跟奶奶说我饿了,奶奶不高兴了。她说大鹅没回来,猪也没回来,要去找。我还是说饿,奶奶说我光能吃有什么用,长大了就找婆家,也不能给奶奶和爷爷摔盆。我说,奶奶呀,我能摔,到外边就把窗台上那个盆摔碎了。”

    “哪个盆?”

    “就是给爷爷治腰疼煮药的那个。”

    “哎呀,你怎么摔那个盆呢?”

    “奶奶说我不能摔嘛?”

    ……

    梁玉英平时就听婆婆没好气地嘟囔过,养姑娘早晚是泼出去的水,不能养老送终在棺前摔盆打瓦。

    梁玉英心里一阵难受,接着问:“莹莹,跟妈说,后来又怎么你了?”

    “奶奶见我摔了药盆儿,打我了,我哭了。奶奶要去找大鹅,找猪。我说我也跟着。奶奶不让,让我在家等着,我跟出门儿,奶奶把我推倒了,没管我就走了。”莹莹越说越委屈,抽搭抽搭地又哭了起来。

    梁玉英想起刚才莹莹啃掉一层皮的生土豆问:“莹莹,你怎么这么饿?上托儿所时,妈妈给你带的饼干呢?”

    “小男男感冒,带的馒头吃不下,我让他吃饼干,他吃得好快……”莹莹说的小男男是一个劳改释放后就业农工的孩子。

    天真的莹莹没有什么可让妈妈指责的,何况她小,才刚满五周岁,聪明伶俐,说起话来小嘴甜甜的,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非常惹人喜爱。梁玉英问完听完,把她紧紧搂抱在怀里,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嘴唇一抽搐,眼皮夹住了要落下的两颗大泪珠儿。夹着夹着,终于从眼缝里挤落出来,泪花沾满了睫毛。

    梁玉英想起莹莹常“告状”说,奶奶怎么打她,爷爷怎么不喜欢她,爸爸怎么打她的屁股,这些,她并不相信,小孩子嘛,大人忙的时候缠着,或者淘气时瞪几眼,吓唬着打几下,都很正常。他们家不喜欢女孩,重男轻女还至于这样?莹莹毕竟是张家的骨肉呀,平常自己在时,奶奶爷爷莹莹长、莹莹短的,看不出他们一家的心眼子长得这么歪。就是靠着表面淳朴憨厚,想起来有时是阿谀,欺骗了爷爷,也蒙蔽了自己。

    疼爱女儿的辛酸一下子变成了气愤。她抱起莹莹回到屋里一瞧,婆婆还没回来,看看外边锅是空的,这是还没做饭。走进屋从箱子里拿出一包长方条包装的婴儿饼干递给了莹莹。莹莹接过饼干,撕开包装纸拿出一块饼干边往嘴里送边仰着脸说:“妈妈好,妈妈好,奶奶不好。”

    “乖孩子,吃吧。”梁玉英亲一口莹莹,心里想,婆婆回来,非和她理论理论不可。作为排长,既要带头干,又要指挥排干,头发蓬乱,汗渍痕在脸上挂着一道又一道,额头和两鬓下沾了许多斑斑点点的泥灰,她无心去梳洗。

    此时,她深吸一大口气,咬着嘴唇,瞧着这屋子里的摆设,往事浮上心头,自己仿佛远离现实,置身于封建年代一个香火缭绕的家庭。靠墙摆设的那对古老的紫檀色木箱,箱上那被手摸得光滑闪亮的长方形大铜锁,那样久远而别致。婆婆讲,这是从小康的太奶、太爷那辈子继承下来的,太爷是拄文明棍儿、戴礼帽、穿长袍的庄主,太奶家是教私塾的,所谓书香门第,脚裹得最小最好,村有名的“棕子脚”。太爷是整个家族中的老大,家族中四世同堂,家规如山,一人犯过,同辈陪跪……

    乍初,梁玉英不过当古董听,可婚后不久她就在生活中发现,婆婆常用所谓“家规”来料理自己,自己当然不顺,渐渐失去了她的好感,遇到这种情况,常和婆婆闹个半红脸。作为一队之长的老公公在这种场合总是沉默,实质上是偏着婆婆那一头,小康则公开帮他妈的腔。显然,这一家人中只有她梁玉英是外来人。特别是自从生了莹莹以后,自己声称再不生孩子,与家里人的关系像布上一层淡淡的阴云。他们从不说是因为生了女孩子不称心不高兴,但那话里话外和举止,梁玉英却明明白白。